格莱美奖:从过去到未来

格莱美奖是美国录音界乃至世界音乐界的至高奖项,受到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,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届。今天我们要用数据解析格莱美,并展示出格莱美的变化趋势。

---- 刘树琦 刘晓濛 苟泽鹏----


一. 走进格莱美

1.你了解格莱美奖的奖项吗?

 

格莱美奖奖项的数量不是固定的。通过对60届格莱美奖中每一届颁发奖项数量的统计我们发现,前25届格莱美奖颁奖数量均在20项以下,但是这一数目在第26届时一跃飞升至60,而后逐年上升,在第51届格莱美时达到顶峰111项。51届之后有所下降,截至目前第60届时稳定在84项左右。

不同的奖项类别在格莱美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。我们将所有的具体奖项分成八个大类,分别为专辑和唱片类、演出演奏类、歌手类、录制类、单曲类、作曲编曲类及新人和制作人类。这其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是专辑和唱片类,其次是演出演奏类,最小的是新人和制作人类。

2. 格莱美奖之“最”

在格莱美的获奖历史上,有很多歌手曾经一人包揽若干奖项或提名。在对这一榜单进行排名时最终发现,Quincy Johnson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歌手,总共被提名79次,但最终只有21次获奖。而以74项提名稍逊于他的George Solti才是格莱美史上获奖最多的歌手,总共坐拥31座奖杯。

二. 格莱美奖的现状:性别与种族

在第六十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上,许多女星都佩戴着象征女权运动的白玫瑰出席,然而今年格莱美提名的女性比例依然很少,在主要奖项中,只有21岁的加拿大女歌手Alessia Cara获得了“最佳新人”的提名。2011年,格莱美取消了各奖项的性别划分,似乎在顺社会历史发展潮流而行,同时也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。然而这一奖项的调整实际上使得被提名人在奖项角逐上更加激烈,但这并不能作为男女平权的一种象征。在统计1960-2015年格莱美“年度制作”、“年度专辑”和“年度新人”三大奖项额获奖情况来看,不难看出格莱美获奖人一直以来都呈现出:白人、中青年、男性这几大特征。格莱美获奖情况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性别不平等在音乐领域的呈现。

三. 格莱美奖的趋势:流媒体转向

1.被动的转向:收视困境

随着网络数字产品迈进爆发的黄金期,传统唱片业同时受到严重冲击。而此时向来不以榜单成绩论英雄的格莱美颁奖典礼,收视率从2004年一直下降到2009年。直到格莱美意识到社交网络对音乐之大时,他们才开始转变态度,更加重视起YouTube等流媒体上的宣传,同时在颁奖典礼上找一些网络红人唱歌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格莱美终于在2010年后迎来了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高潮。

2.提名的流媒体转向

第48届到第60届格莱美年度制作和年度歌曲的YouTube播放量

十年前是网络数字时代的黄金期,Billboard榜单统计规则于 2005年正式更改,标志着下载时代的到来,此后,流媒体对格莱美奖的贡献越来越大。尤其是自第57届格莱美以来,主要奖项提名的流媒体数据都非常可观,在今年的第60届格莱美奖中,《despacito》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更是达到了44亿。格莱美奖呈现出向流媒体靠拢的趋势。这反映了试图解决此前所遭到的批评—与流行音乐脱节,同时也是为挽救收视率而作出的举动。

除此之外,从散点图中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,record of the year 的提名歌曲整体上的流媒体数据大于song of the year。